第168章 贾府众生相(二)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贾母、贾赦、邢夫人、王夫人、薛姨妈都是坐着不动。王熙凤站了起来,但她当然不会和众人一起行礼。凤姐儿是个很骄傲的人。

几个姨娘等本来就是站着的,她们属于长辈,并没有主动向贾环行礼。站在王夫人身后的赵姨娘想笑,只是差一点就哭起来。此时,是苦尽甘来时。她身前半米处,王夫人的陪房周瑞家的,已经谦恭的将弯下去,向贾环行礼,形成鲜明的对比。

贾环回礼,“见过诸位嫂子、姐姐、妹妹。”宝二哥自然是给他忽略。按照逻辑,贾宝玉是要在二门外和他见面的。只是大脸宝一贯是混在胭脂堆的“好汉”。

贾环说完,稳步走到厅中。步履稳健,气度从容。头戴黑四方平定巾,身穿白直裰,脚踩布鞋,气质沉静。

贾环面向贾母。

其实,鸳鸯今天站在门口,令他明白贾母此时对他的态度。对贾母而言,前几个月还厉声喝着要贾政痛打他,现在将大秘书派到门口来接他。这有点唾面自干,自己打自己脸的意思。

但想想也觉得正常。贾母难道还要再呵斥贾政打他不成?他已经不是那个什么都不是的小男孩了!

他之前就有过预估:秀才功名足以让他在贾府内自保。而举人功名则可以让他取得贾府内的部分主导权。他要的就是以这种碾的姿态返回贾府,了结恩怨,再飘然离开。

贾母今天穿着浅金的华服,头戴凤簪,金抹额,身形微胖,富贵之气铺面而来。坐在黄梨木椅上,等待着贾环的动作。再决定她自己的行止、语言。活了这么些年,这种场面,她稳的住!

贾环并不知道贾母的打算,按照他自己的节奏,跪在地上磕头行礼,朗声道:“孙儿今回府,给祖母、母亲请安。”

贾母脸上顿时笑起来,点着头,慨的道:“好,好,好。快起来!”她这个脸面算是圆回来啦。

贾环先是愣了下,随即反应过来。我去!

贾府后宅里都是一帮宅斗达人。技术水平很高的。比如:贾母、王夫人、薛姨妈、王熙凤。这都是好手。按照礼法来说,他两年不回府,回来之后,确实要给贾母、贾政、王夫人直系长辈磕头请安。

他刚才在外面,估着贾政不会跟他算这个帐,就把磕头免了。但贾母、王夫人这里,他是防着一手,不能给她们攻击的口实。即便鸳鸯都在门口着。越是风光之时,越是要谨慎。多少人都是沟里翻船。

但看现在这个情况,贾母貌似误会他想和贾府和解。对此,贾环其实很想说一句:老太太,你想多了。

他回来是算账来的。算完帐,了结了恩怨,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当然,要带着晴雯和如意两个大丫鬟。

至于,和解什么的,他并不在意。他又不打算和贾府的猪队友们一起混。

贾环起身。

贾母神情慨的看着他,道:“哥儿是个有本事的,中了举,阖府上下都为你到高兴。之前的事情,府里对不住你的地方。可你终究是姓贾。”

贾环心里吐糟道:我他喵的还姓福呢!

贾母将之前的打、设计等事情都一语带过,轻描淡写,显示出极高的语言技巧。长辈的优势就在这里,只要道个歉,他作为晚辈,在明面上确实应该一笔勾销,不能再拿出来说事。

但心里怎么想的,又是另外一回事。

贾母接着道:“自古有云,家和万事兴。环哥儿你既然回府,在府里的用度、待遇我都会安排好。不会亏待你。你是我贾府的希望。不过,祖母有一件事求你,宝玉是个好孩子,身子骨比较弱,你不要再拿他的小事去烦你老子。”

贾环嘴角了一下。贾母这一套词儿,倚老卖老,将长辈的优势发挥到最大。他要真是个小孩,指不定就给混过去了,继续给贾府卖命。可惜,他不是。

不过,他回贾府里来,并没有要找宝玉的麻烦的计划。他和大脸宝之前的恩怨随着贾政怒的宝玉一个月下不了地已经了结。当然,他心里依旧鄙视、不喜宝玉。

当即,贾环干净利落地答道:“兄友弟恭。”宝玉不来惹他,他也没有兴趣去找宝玉的麻烦。

贾母意的点头,挥手道:“鸳鸯,把我给环哥儿的贺礼的礼单拿出来。”

鸳鸯脸上绽放着笑容,从衣袖子里拿礼单,她早带在身上。

贾母趁着间隙,叹对贾环道:“哥儿是要做大事的,晨昏定省可免了。有空隙的时候,就来看看我这老太婆。”她知道贾环不喜什么,索免了。

贾环也不客气,耿直的道:“谢老太太!”他现在有耿直、直白的底气、资本。

鸳鸯将礼单拿出来,等贾环说完话,念道:“老祖宗贺环三爷中举。计有:徽州产的笔墨纸砚一套、紫金笔锭如意锞四锭,秋香金钱蟒锦缎两匹、状蟒绣堆两匹、玻璃碗两只,官窑茶具一套,成窑缸杯一对。”

鸳鸯每念一样贺礼,厅中的众人几乎都跟着发出一声惊呼。轮换着使用“啊”、“哦”、“嚯”、“呀”等语气叹词。不是贾府的人眼皮浅,是贺礼确实很重。

徽州的徽墨、宣纸、紫毫笔、徽砚,这是文化范畴的奢侈品。置办一套,价值不菲。接下来的紫金如意锞要轻一些,但是讨的好口彩:笔(必)锭(定)如意。四锭金子,差不多要值200两银子。

秋香金钱蟒锦缎、状蟒绣堆这都是产自江南的美绸缎,在京师贵族中极受

而接下来的玻璃碗,官窑、成窑一个个都是名贵非常。玻璃碗是用来陈列当摆设的。官窑烧制的茶具名贵异常。明成化年间烧制的成窑更贵重。《豫章陶志》记载:成窑有缸杯,为酒器之最。名贵异常。数千两银子未必能买的到。

简而言之,贾母给贾环的贺礼很重。价值在5千两银子左右。只是,贾府是公侯门第,贺礼不会直接拿银子出来,而是用瓷器,这种古董兼奢侈品。

王熙凤心里啧啧两声。成窑缸杯一对啊,老太太这是为拉拢环哥儿下了血本。

贾环笑一笑,却之不恭,说道:“谢祖母的贺礼!”5千两银子折算一下,就是500万人民币。这仅仅只是个中举人的贺礼啊!贾母真有钱,真是神豪。

贾环要说他没有触动,那太就装了。可以想想,他要是留在贾府里,考进士,当官,贾母还得给他多少贺(银)礼(子)?

但要说他被砸晕了,那倒不至于。他的意志力没那么弱。他此时依旧保持着冷静、理智,悉贾母的意图。

在这份贺礼中,贾环很锐的觉察到,贾母并没有将贾府权力分配给他的意图,给的都是浮利。换句话说,贾府这家公司,现在没有他的股份。

贾母大约是想将他留在贾府,让他享受贾府的供给却不干涉贾府的权力运作,然后直到他当官、步入仕途。在她活着的时候,贾府依旧是她的贾府。

贾环心里很有些慨:所以,这就是贾母!

很多人都说贾母是个有智慧的老太太。这一点,贾环并不否认。看看红楼原书中第三十三回,因宝玉挨打,贾母骂贾政,言辞凛冽,句句如刀,把贾政骂的跪下。很有权贵妇人的风采。

再回顾她在贾府里的权谋手段:已经荣养,将内宅给王夫人管理,然而,她依旧是贾府的最高统治者。王夫人、王熙凤等人每天都要围着她转。这种权谋、手段说不高明是假话。

宅斗技能,值。

但是,贾环有一点他的看法。首先,贾母的智慧,权谋,够不上政治家、政客这个层级。男政治家不用举例。称帝的武则天是女子在这个行当的翘楚。前段时间热播的芈月传里的芈月也算。我大清的孝庄太后可以算一个。

贾母够不上这个层级。

其次,贾母并无多大的远见。在科举盛世中,贾府自宁国府的贾敬中了进士,贾珠中了秀才之后就再无一个读书人。直到多年以后,李纨心培养的贾兰中举。贾母竟然不培养贾府的读书人。

这是相当短视的行为。即便如贾赦所说,我们这样的人家要读什么书?但,贾府当官的人也不多吧?明显的后继无人。整个贾家十二房里那么多贾家子弟,难道培养不出人才来?

再次,秦可卿死后给王熙凤托梦,请王熙凤购买祭田,谋取退路。连贾探在搜检大观园时都能发出: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的慨,预见到贾家的衰败。贾母为什么不谋退路?

这种既无远见为家族谋划进取之路,又不思退路保留家族东山再起可能的行为,实在是太不可思议。贾母这个贾家的最高统治者,当的是不合格的。

贾母在宅斗这个行当里是霸主,技能值,但是要放眼看去,她不过是比一般人明、聪明、喜享乐的一个贵族老太太而已。视野、格局很小。

贾环心里讥讽的笑了一声。

贾母哪里知道贾环的想法,脸上出笑容,见贾环收了鸳鸯递过去的礼单,笑着道:“环哥儿,问问你母亲给你准备了什么贺礼。”

贾环依言向王夫人行礼,“儿子见过母亲。”他刚才的头是磕双份的。现场是贾母最大。他不用再给王夫人另外磕头。

王夫人看着贾环,冷哼一声。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