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8章 战争之神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然而崇祯的心下却有些遗憾,还是差了点意思啊。

大炮,得配上开花弹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战争之神。

在没有开花弹之前,炮兵充其量也只是战场上的辅助兵种。

在没有开花弹之前,指望炮兵打垮敌军纯粹就是痴心妄想,因为实心铁疙瘩的杀伤率效实在是让人不敢恭维,也就是动静大看上去吓人而已。

事实也正是如此,炮击给建奴造成的杀伤微乎其微。

崇祯举起望远镜,通过望远镜的六倍视野可以看得很清楚。

在明军炮兵的第一排炮弹落下之前,对面的建奴就已经躲到了铳台护墙后面,或者干脆躲进了铳台的地堡内。

所以当明军的炮弹落下之后,在建奴铳台的护墙上砸出一个接着一个的凹坑,在铳台前方的护坡以及铳台内部的平台上犁出一道接着一道的沟漕,甚至于摧毁了一门接着一门来不及转移的佛郎机炮以及红夷大炮,但是人员的伤亡却极少。

也就是看着壮观,建奴的整个营地都被打得烟尘四起,藏身其中的建奴或许还可以体验一把地动山摇的觉。

但是实际杀伤效果也就那样。

只要不到处跑,安静的躲在炮弹打不到的击死角,九成九都可以活下来。

实心弹毕竟不是开花弹,实心弹是点杀伤,运气好形成跳弹可以变成线杀伤,但是开花弹却是面杀伤,一炸一大片。

躲实心弹,到处是击死角。

躲开花弹,就只能挖防炮,战壕都不够。

想到这层,崇祯便轻叹口气,等这仗打完,不如先让格物科把热轧机放一放,无钢管暂时还不着急,当务之急还是把开花弹搞出来。

不过话又说回来,就算没有开花弹,就算杀伤力有限,对于前方的八旗汉军、绿营来说这个规模的集群炮击也足以令他们胆寒。

这可是个炮兵旅540门大炮的集群炮击!

也就是现在炮击还没有结束,所以建奴没有机会溃逃。

待会只要明军的炮击一结束,营地里的建奴估计就该四散溃逃了吧。

明军炮群的炮击仍还在持续,每一门炮都在以每分钟一发的速度持续的发炮,将一颗又一颗的铁弹发到建奴的营地内。

虽然远在千步开外的高空之中,

仍能听到炮弹撕裂空气的尖啸。

……

黄德恒静静的坐在铳台护墙后,脸上没有一丝的表情。

从山到徐州,再从盖州卫到大沽口,这狗奴才已经堪称身经百战,虽然今天的炮击有些勐,但是仍不足以让他到惊慌。

黄德恒甚至还有闲心提醒手下的士兵。

无论如何,他现在已经是八旗汉军的一个哨长。

所以,有责任也有义务传授手下的八旗汉军一些经验。

“都给我躲好了,不要到处跑,不想死就不要远离护墙。”

“别特么捂耳朵,捂耳朵没卵用,把嘴巴张开,张嘴就好。”

“还有,别看明狗的红衣大炮打得凶,其实也就是看起来唬人而已,只要你们不慌,被打死的可能非常小。”

说话间,一颗炮弹落在铳台内的平台。

只听轰的一声响,实心铁弹一下就在夯打过的地面上犁出一条沟槽。

“怎样?看见没?”黄德恒指着实心铁弹犁出的沟槽说道,“只要不被明狗的实心弹直接打中身体,死不了。”

话音未落又是轰的一声。

却是另一颗实心铁弹砸在了铳台的正面护墙上。

由于明军的野战炮和山炮采用的是抛物线击,所以炮弹可以从空中越过建奴修在铳台外围的护坡,直接落在铳台护墙甚至内部的平台上,相比之下,建奴的红夷大炮就没有这个功能,不是说不能采用抛物线击,但是只能打。

建奴铳台的护墙高五尺,底部厚度则达到八尺,顶宽三尺,通体以粘土夯打而成,强度还是很高的,即便是4寸野炮的炮弹打在护坡正面,也只能留下一个凹坑,要想直接将护墙击碎,那是不可能的,至少短时间内绝无可能办到。

黄德恒哂然一笑,又道:“如何?护墙坚固得很,红衣大炮没有卵用,当年打山还有徐州的时候,大清兵就吃过同样的亏,现在轮到明狗。”

听了黄德恒的话,附近的八旗汉军逐渐镇定下来。

再看明军的炮击,似乎已经没有刚才那样的可怕。

……

明军对建奴营地的炮击持续了整整半个时辰之久。

小半个时辰之后,建奴营地就已经被炮弹溅起来的烟尘完全的遮蔽住。

眼看时机差不多,徐应伟便果断下达了攻击命令,嘹亮的军号声以及军官的口令声霎那间响成一片,其中的一个步兵旅立刻踩着整齐的步伐向着建奴的营地近,剩下的三个步兵旅还有骑兵镇台则留在原地负责警戒。

距离建奴营地还有大约一千步远,出击的步兵旅开始向两翼迅速展开。

单兵之间的间隔很快拉大到两步,最终形成前后三道波形的散兵线,整个散兵线的宽度甚至超过了两千步,几乎对建奴营地形成三面合围。

建奴正在拼命的学习明军的战术,然而明军的战术也仍旧在飞速进步。

崇祯虽是现代人,但是对火绳、燧发时代的战术同样是一知半解,他只知道在燧发时代排队毙战术是最有效的战术。

这绝不是蠢笨傻,而是从无数的牺牲中总结而来。

但是崇祯的存在,可以使得战术的进化速度加快。

比如现在所采用的散兵线,就是上次在盖州进攻失利之后总结出来的,并在兵棋推演中被证明确实可以大幅减少伤亡。

当然这有个前提,那就是参战双方都是火器部队。

如果对面是骑兵,那么拉开散兵线就是自寻死路。

明军拉开波形的散兵线,很快接近到一千步以内。

对面的建奴见状,程最远的红夷大炮率先发起炮击。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