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使命在身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啊呀,竟然是破壶兄弟!”吴三旺也认出了王破壶,赶紧上前。

但是王破壶滑行速度太快,本刹不住,一下就把吴三旺也给带倒,两人在冰面上滑行了十几步远,撞到河岸才止住。

卢象同赶过来时,王破壶已经气若游丝。

尼雅哈的那一箭,其实并没有中要害,只穿了王破壶的右肩胛。

如果能及时找到一个郎中包扎一下伤口,右臂多半是废了,但保命是不成问题的,然而王破壶使命在身,就都顾不上。

结果一熘就是一两个时辰,活活把自己体内的血都干掉。

“大人,我家大人让我过来桃源告知您……”王破壶强行打起神,把华夏的意思说了个大差不差,随即人便不行了。

使命已经完成了,紧绷的神经一旦松懈,人马上就不行了。

卢象同当即派随行的乡勇去挑选家贫子女数量多且老实巴的乡勇。

虽然不确定华夏的这个法子管用不管用,事到如今也只能姑且一试。

打发走随行乡勇,卢象同又对吴三旺说:“三旺,与我挖个坑将破壶兄弟埋了,就埋在这黄河边吧。”

“大人,我来吧。”

吴三旺赶紧过来抢过铁锹。

“啊呀!”卢象同却忽然大叫一声。

吴三旺吓了一跳,失声道:“大人怎么了?”

卢象同急声说道:“三旺,你会不会冰戏?”

“会啊。”吴三旺茫然道,“长在黄河边的,就没有不会冰戏的。”

“太好了。”卢象同忙道,“你赶紧回家穿上冰椴,然后走黄河水道去清河县城以及淮安府城,将破壶兄弟拿命捎来的信转告给清河县以及淮安府城的士子。”

“是。”吴三旺不敢怠慢,当即转身往回跑。

……

不得不说,熘冰就是快啊,比骑马要快得多。

吴三旺傍晚从桃源县出发,半夜就到了清河,然后第二天凌晨就到了山城外,正好遇到在巡视城防的阎应元和冒襄。

听完吴三旺的转述,阎应元点头表示知道了。

“来人哪。”阎应元又说道,“带三旺兄弟回行辕喝口热汤暖暖身子。”

“禀大人,不必了。”吴三旺却婉拒道,“使命在身,小人得赶紧回桃源县复命。”

目送吴三旺踩着冰椴从冰面上迅速熘走,冒襄问道:“皕亨兄,你觉得华夏派人捎来的法子能不能行?”

阎应元道:“华夏的这个战法无疑是一个很好的战法,但不适合山。”

“皕亨兄,这我就不明白了。”冒襄不解道,“为何就不适合我们山?”

阎应元道:“其中道理很简单,因为睢宁县、桃源县还有清河县对建奴大军来说,就是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然而我们山不是。”

肋?”冒襄点点头,也想起三国时期的这个典故。

阎应元又道:“所以华夏、卢象同他们可以从乡勇中募集死士,并且拿这些死士去跟建奴搏命,建奴意识到拿下睢宁、桃源以及清河县城所要付出的代价将会远远大于能从中获得的好处,也就不愿意再在那几座小县城费时间以及兵力。”

“我明白了。”冒襄点头道,“但是相比睢宁、桃源及清河县城,淮安府城山就是一块大肥,因为山不仅是河漕总督衙门的驻节地,而且内务府的内仓库之一也在山,还有淮安府最富有的缙绅也在山城!”

“正是如此。”阎应元叹息道,“所以华夏这个战法对我们没用。”

冒襄顿足道:“兵工厂的第二批鸟铳还有虎蹲炮也不知何时才能运到山?”

作为淮安府城,待遇还是跟睢宁等小县城不一样,得以额外配备虎蹲炮及鸟铳。

只不过,由于大明兵工厂的产能实在跟不上,所以原定供给山乡勇的两千支鸟铳及一百门虎蹲炮,目前仅只付了一半。

“那个等不到了。”阎应元说道,“运河封冻,漕船已经全部停运,兵工厂就只能将鸟铳和虎蹲咆装车走旱路,所以不要说是十天半个月,两个月都未必能到,那时候建奴早已经兵临城下,所以还是别指望第二批鸟铳和虎蹲炮了。”

冒襄便越发忧心,皱着眉头说:“这便如何是好?”

“兵来将当,水来土淹,到时候见招拆招便是。”阎应元却显得镇定自若,“圣上也曾经说过,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去想就一定会有办法。”

说到这一顿,又道:“至于当下,就是尽可能的储备足够多的物资,火药、石灰、滚木擂石,甚至金汁,有多少就储备多少!还有硫磺火硝柴禾稻草麦秸等引火之物,也要派兵尽可能的多搜集些,对了,还有木料也要多储备一些。”

至于粮食什么的反倒是不用担心,山库内有存粮百万石。

所以就算建奴围城一年,山城也是不会有粮食贵乏之虑。

冒襄却让阎应元说得更加的紧张,仿佛建奴已经兵临城下,大战已然爆发。

阎应元看到这一幕,便笑着劝道:“辟疆兄大可不必紧张,总之我们尽最大的努力坚守山,至于最后结果如何,是否能守住?那就由上天来决定。我辈士子行事,但求无愧于使命,无愧于大明,亦无愧于天下黎庶。”

言下之意就是,尽最大的努力去做,无论最终结果如何都坦然接受。

听了阎应元的这句话,冒襄便豁然开朗,是啊,担忧紧张有什么用?尽最大努力去做就是了,做到问心无愧即可。

当下冒襄说道:“皕亨兄,我负责筹集各种物资,城防部署就拜托给你了,因为你在江与海寇有过手,这方面你比我有经验。”

阎应元欣然道:“好,那就辛苦辟疆兄了。”

“欸,都是为了大明朝做事,为了天下黎庶做事,谈何辛苦。”冒襄说完,就转身匆匆离开,阎应元的目光则转向运河。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