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哦,妈!是什么使你那样呢?为什么要像那样不肯屈服呢?"菲叹了口气。"是那些在你出生前发生的事情。"她凄婉地说道。
可是,梅吉却烈地晃着拳头。"哦,不,你不是因为那些事。你并没有放弃和我时时翻那笔老账的打算!废话,废话,废话!听见我的话了吗,妈?你多半生都沉溺在这上面,就像一个苍蝇在糖浆里打滚一样!"菲宽容地微笑着,着实
到愉快。"我以前常常想,养女儿怕不像养儿子那样重要,可是我错了。我很欣赏你,梅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从儿子身上
本得不到这种享受。女儿是相同的人,而儿子却不是,你知道。他们只不过是我们装配起来,供我们空闲的时候拆着玩的、无法自卫的玩偶罢了。"梅吉目不转眼的望着。"你太冷酷了。那么告诉我,我们是在哪里走错呢?"
"一生下来。"菲说道。
男人们成千上万地返回了家园,下卡其布军服和软檐宽边帽,换上了便服。依旧在执政的工
理论始终紧盯着西部平原上的产业和附近的一些较大的牧场。在已经为澳大利亚尽了自己的一份力量的人们需要房子容纳他们的所有物的时候,当国家需要对它的土地进行进一步的
耕细作的时候,这样广袤的土地属于一个家族是不对的。在像美国一样大的土地上有600万人民,但是,600万人中只有一小撮人顶着仅有的几个姓氏,却占着广阔的土地。最大的一批产业必须再进一步细分,必须放弃一些田畴,给那些战争中的老兵。
布吉拉从15万公顷减到了7万公顷;两个退役的士兵各得了马丁·金的40万公顷的土地,舍德纳·胡尼施地方有12万公顷的土地,因此,罗斯·麦克奎恩失去了6万公顷,捐献给了另外两个退役士兵。事情就是这样进行着。当然,政府给了这些牧场主赔偿,尽管价格比公开的市场要给得低。这是使人痛心的。哦,这是使人痛心的。再多的争论也说服不了堪培拉,像布吉拉和鲁德纳·胡尼施这样大的产业将要被瓜分,由于基里地区有许多不到5万公顷的、兴旺发达的农场,因此,谁也不很需要这个,这是不言而喻的。
最伤人心的是人们得知这一次似乎非得安排那些退役士兵不可。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大名数的大牧场曾经历过这样的部分再分配,可是干得拙劣。那些初出茅庐的牧场主没有受过训练,也没有经验;渐渐的,那些牧羊场主们用最低的价格从灰心丧气的老兵手中买回了被窃取的土地。这一回,政府准备自己出资训练和教育这些新的定居者。
几乎全部牧羊场主都是狂热的农民成员,
据原则厌恶工
政府,认为它和工业城市中的蓝领除级、工会分子和毫无责任心的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是一回事。最使人痛心疾首的,是看到著名的工
拥护者克利里家那令人咋舌的德罗海达的广田漠野却一分也丢不掉。因为天主教会拥有它,它自然就免于被分掉了。堪培拉方面听到了这些喧嚣,但不为之所动。对于那些一直认为他们是这个国家最强有力的院外集团的牧羊场主们来说,这是难以忍受的,而在堪培拉掌权的人则发现政权的运用不能和心应手。澳大利亚是个相当松散的联帮制国家,联帮政府事实上是没有权力的。
这样,德罗海达就像利利帕特①世界上的巨人那样继续经营着百万公顷中的每一块土地。
①英国作家斯威夫特所著小说《格列佛游记》中的小人国——译注雨时有时无,有时很适当,有时太多,有时太少;但是谢天谢地,再也没碰上像那样的大旱。羊的数量渐渐增长起来了,羊的质量比旱前也提高了,剪羊
无需特别
练的技艺、饲养牲畜是一件"招财进宝"的事情。人们谈到了养兔场附近的霍顿·里戈为了拿到在悉尼举办的复活节庆祝活动上公羊和母羊的头奖而和他的雇主麦克斯·福基纳开始了积极的竟争、羊
的检格开始上升,随后便扶摇直上。欧洲,美国和
本都渴望得到澳大利亚所能生产的每一批细羊
。其他国家的那些较
劣的羊
是做厚重织物、地毯和毯子的;只有来自澳大利亚的那种发着丝光的长纤维才能做了极细的、手
像最柔软的草坪一样的羊
织物。而新南威尔士州的黑填平原的西南的昆士兰州出产的羊
是这类羊
中的极品。
就好像经过了所有这些劫难之后,应得的报偿已经到来。德罗海达的盈利完全出人意料地猛增。每年都有数百万镑。菲坐在写字台旁,出了
意的神
,鲍
在花名册上又添了两名牧工。要不是因为这闹免灾的话,放牧的条件本来是很理想的,但是兔子危害之烈还不减往年。
在庄园里,生活突然变得愉快起来。铁纱网把花蝇都挡在了德罗海达的房子之外;现在,苍蝇又多了起来,大家对它们的出现已经司空见惯了;他们到惊奇,没有苍蝇他们怎样幸存下来的。现在,人们在热天里能够在户外廊子中和摇曳的紫藤叶下吃着东西了。
青蛙也喜这些铁丝网。它们是些小东西,绿
中带着淡淡一层闪亮的金光。它们用有
附力的脚慢慢爬到铁纱网的方面,不动声
地凝视着吃饭的人。一只青蛙会蓦地一跳,抓住一只几乎比它还要在的蛾子,利用惯
重新站住脚,
出三分之二的蛾子在它那
得过
的嘴里拼命地扑打着。青蛙完全
下一只蛾子的时间之长使戴恩和朱丝婷觉得很有趣,他们一本正经地盯着铁纱网的外面,每十分钟蛾子便有一点被
下去。那蛾子的残
苟延了很长时间,而且当翅尖的最后一部分被
没的时候,它还不时挣扎一下呢。
"哎呀!什么样的结局呀!"戴恩咯咯地笑着。"想不到你的一半在被消化的时候,另一半还活着。"贪婪地读书——这是德罗海达的好——使奥尼尔的两个孩子在小小的年龄使掌握了大量的词汇。他们十分聪
,对一切都很注意,都
兴趣。生活对他们来说基本上是愉快的。随着他们个头儿的长高,他们也得到良种的小马;他们在史密斯太太那绿
的炊事桌上做着和他们相称的功课,他们在花椒树下的小房子里玩耍,他们有自己宠
的猫和狗,甚至还有一只心
的杂
大金丝雀,它步态优美地在皮条上走动着,一叫它的名字,它就答应。他们最宠
的是一只粉红
的小猪娃,像狗一样的聪明,名叫伊格一皮格。
由于远离都市的拥挤喧嚣,他们很少得病,从来没有伤过风或得过、梅吉非常害怕小儿麻痹证、白喉,以及不知来自何方的、能夺去孩子生命的一场病症。因此,不管是什么疫苗,他们都注
。这是一种令人称心如意的生活,充
了体力上的充沛和
神上的兴奋。
在戴恩10岁,朱丝婷11岁的时候,他们被送到悉尼的寄宿制学校去了。按照传统,戴恩去了里佛缪学校,朱丝婷去了金科帕尔学校。当梅吉第一次把他们送上飞机的时候,看着他们那苍白而勇敢的小脸从机舱窗口外望着,挥动着手帕,以前他们从来没有离开过家。她极想和他们一起去,亲眼看着他们住进新居。但是,反对的意见如此强烈,她屈服了。从菲到詹斯和帕西,人人都说让他们自己行事要好得多。
"不要溺他们,"菲严厉地说道。
但是,当dd-3型飞机扬起一团尘雾,摇摇晃晃地飞上了闪光的天空时,她确实觉得自己就像变了个人。失去戴恩使她的心碎了,而想到失去朱丝婷则很淡摸。对于戴恩,她在情上没有什么矛盾的地方,他所表现出来的
快、平和的天
和那公认的
,就像呼
那样自然。可朱丝婷却是个既可
又可怕的怪物。人们不由得不
她,因为她身上有许多可
之处:她的力量、正直、自信——许许多多东西。麻烦在于,她既不容易像戴恩那样接受
,也没有梅吉所需要的那种渴望
的情
。她不平易近人,也不
开玩笑;她有一种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可悲的习惯,而且似乎主要对她母亲是这样的。梅吉在她身上发现了许多令人恼火的、与卢克相同的地方。不过,朱丝婷至少不是一个守财奴。这可真是谢天谢地啊。
一条兴旺的航线就意味着孩子们所有的假期,哪怕是最短的假期,都可以在德罗海达度过。但是,经过初期的判断之后,发现两个孩子都喜上学。回过一次德罗海达之后,戴恩总是想家、可是朱丝婷却喜
呆在悉尼,就好像她一直住在那里似的。在德罗海达度假的时候,她总是渴望回到那座城市去。里佛缪教会学校是是个令人神往的地方。不管是在教室里,还是在
场上,戴恩都是一个非同凡响的学生。另一方面,金科帕尔修女院学校肯定是一个毫无乐趣的地方;像朱丝婷那样目光锐利、伶牙利齿的人是不会受到喜
的。她比戴恩高一个年级,也许两个人中,她是个更好一些的学生,但只是在课堂上。
1952年8月4的《悉尼先驱晨报》非常有趣。一整页头版只登了一幅照片,通常这一版都是登一些文学
的短文和重大事件,发表当
趣闻轶事的。而那天的照片是拉尔夫·德·布里克萨特的英俊的肖像。
目前充任罗马教廷国务大臣助手的拉尔夫·德·布里克萨特大主教阁下,今已被教皇庇护七世陛下封为德·布里克萨特红衣主教。
拉尔夫·拉乌尔·德·布里克萨特红衣主教从1919年7月以新任命的教士赴澳直到1938年3月去梵蒂冈为止,曾长期地、杰出地将罗马天主教廷与澳大利亚联系在一起。
德·布里克萨特红衣主教于1893年9月23生于
尔兰共和国,是一个血统可以追溯到拉诺夫·德·布里克萨特的家庭的次子。这个家族是随征服者威廉一世的队伍到了英国来的。
据传统,德·布里克萨特红衣主教加入了教会。他在17岁时进入神学院,受委任派至澳大利亚。最初几个月,他在温尼穆拉的迪奥西斯为前主教迈克尔·克莱比服务。
1920年6月,他调至新南威尔土州西北的基兰博当牧师。嗣后被任命为神父,继续留任基兰博,直至1928年11月。从那时起,他成了克卢尼·达克大主教阁下的私人秘书。最后又任教皇使节,迪·康提尼-弗莫斯红衣主教阁下的私人秘书。当迪·康提尼-弗契斯红衣主教调往罗马,在梵蒂冈从事他那引人注目的生涯时,德·布里克萨特主教被擢升为大主教,并作为教皇使节从雅典返回澳大利亚。他担任梵蒂冈的这项重要职务,直到1938年调往罗马;从那时起,他在罗马天主教廷的中心统治集团中的上升是引人注目的。他现年58岁。据悉是决定教皇政策的少数几个有活动能力的人之一。
一名《悉尼先驱晨报》的代表和德·布里克萨特红衣主教以前在基兰博地区的一些教区居民进行了谈。人们还清楚地记得他,并且怀着钟
的心情。这个富庶的牧羊区由于其坚定的宗教信仰而素为罗马教廷所重视。
德·布里克萨特神父创立了"圣十字丛林文学藏书协会",基兰博的律师哈里·高夫先生说:"尤其在当时,这是一项著名的服务。已故玛丽·卡森夫人首先慷慨捐助,在她去世之后,由红衣主教本人揖助。他从来没有忘记过我们和我们的需要。"
"德·布里克萨特神父是我生平所见过的最英俊的人,"目前新南威尔士最大、最鼎盛的牧场德罗海达的老前辈,菲奥娜·克利里太太说。"在基里期间,他是他的教区居民的一个巨大的神支柱,特别是对我们德罗海达人。正如你所知道的,这个地方是属于天主教会的。在洪水泛滥期间,他曾帮助我们转移牲畜;在火灾期间,他赶来援助我们,尽管只是为了埋葬我们的死者。事实上,从各方面来说他都是一位杰出的人,比我所遇上的任何一个人都有魅力。人们可以看出,他是注定要做大事情的人。虽然他离开我们已经有20多年了,可是我们却清楚地记得他。是的,我想,说基里附近有人依然十分怀念他,这不是假话。"战急期间,德·布里克萨特大主教忠诚地、坚贞不渝地为教皇服务。由于对陆军元帅阿尔伯特·凯瑟林施加影响,在意大利已成为德国的敌人之后,仍然使凯瑟林元帅做出决定,使罗马保持不设防城市的地位。因此,拉尔夫大主教备受赞扬。与此同时,徒劳地要求同样特权的佛罗伦萨市则损失了许多宝物。这些宝物只是由于德国人战败才得以复还。战后时期,德·布里克萨特红衣主教立即帮助成千上万名颠沛
离的人在新的国家中找到了收容处,尤其热情地支持澳大利亚的移民事务。
尽管从出生地的角度来说,他是一个尔兰人,尽管德·布里克萨特红衣主教似乎将不会像他在澳大利亚时那样发挥影响,我们依然
到,从很大程度上来说,澳大利亚认为这位名人是属于她的。这种
觉也许是恰当的。
梅吉把报纸递还给了菲,冲着她的母亲苦笑着。
"正像我对《先驱报》记者说过的那样,人们得向他表示祝贺。他们没有发表这话,是吧?尽管他们几乎逐字逐句地发表了你那一小段词。你的话多刺人呐!我终于知道朱丝婷是从哪里继承下这个特点的了。我怀疑有多少人能读懂你说的那番话字里行间的意思!"
"不管怎么样,要是他看到的话,他会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