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节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朋友姓张,二十年前,他是个数学课代表,和他们数学老师,包括他年轻的子有着良好的关系。二十年前的十年前,他们老师跟当时很多人一样,被原来的单位和家庭抛弃,下放来到了他们中学。老师没有想到,从此他却开始了一场惊天动地的师生恋,一位比他年轻二十岁的女生
漫又勇敢地做了他的
子。除了耳朵有点背,我朋友觉得他们数学老师是无可挑剔的,来自“复旦”的学识,使他把他们班上的大部分学生都教成了数学天才。黄昏的校园里,他时常看到老师和他年轻的
子并肩散步,他们远走的背影常常令他浮想联翩,梦想出自己将来的种种
漫和幸福。
夏天来了,学校里空的,他怀揣着大学录取通知书来和老师告别。师母告诉他,老师去县城了,他需要等待才能和老师告别。他从中午等到下午,又等到傍晚,他耐心的等待没有等到老师归来,却等到了一场大雨。雨从傍晚突然地发作,来势凶猛,它的匆匆而来似乎预示它将匆匆而去。不料它却迟迟不去,甚至愈演愈烈。他不知道这场疯狂暴雨将老师留在了县城的哪里,反正他是被这场该死的雨尴尬地搁在了老师家中。好在师母贤惠,没有表现出丝毫倦怠,多少令他些许安
。看着渐厚的夜
和绝不收敛的雨势,师母决定将他安置在一张临时架设的钢丝
上。也许是钢丝的柔软,也许是雨夜的凉快,他很快进入了梦乡。利用他做梦的时间,一切都似乎发生了
本的变化:天空变得晴朗,师母变得无法让我继续酣睡。
像有虫跌入了耳朵,他醒来,听到一个悲切的呜咽声缭绕不散。呜咽声把他从
上拉起来,牵到了师母房前。纱门是挡不住目光的,何况还半开着,他看见银
的月光在师母一颤一颤
动的肩膀上如水
漾。他怯懦地喊道:“师母…”
“师母…”
“师母…”不知是喊声太小,还是过分悲切,师母对他的千呼万唤置若罔闻。无奈,他轻轻地推开纱门,抬起脚步,一边迈步,一边喊道:“师母…”一步;“师母…”两步;“师母…”三步…他没有觉得这样往前走会走到师母的怀抱里去,但事实就是这样,当他走到师母背后时,她突然转身把他紧紧抱住了。
一个雨后的银的夜晚,一个曾经
漫和勇敢过的女人,就这样再次展
了她特有的
漫和勇敢。但这次的
漫和勇敢似乎远远超过了前次(对他老师的那次),以至把她自己都吓坏了,更不要说他。在他重新回到钢丝
上躺下后,她不知怎么的突然跪倒在他
前,要他发誓一切都没发生,或者说一切都在梦中。
但不管怎样,一切都已经发生了。而且,也许是无法分摊给别人的缘故吧,这个银的夜晚一直完整又牢固地盘踞在他心中,伴随他度过了一个又一个白天和夜晚。可以想象,对张朋友来说,这是一个神奇的夜晚。这个夜晚他如同拾到了一笔不义之财,他将它秘密地存在银行里,多少年来他从未去用过它,但它却时时刻刻在“用”他,对他发生点点滴滴的作用。
我永远不会说我的这个张朋友是谁,但我要说,这个银的夜晚对他来说就是经典。而且,我想,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的经典。与通常意义的经典相比,这些经典是个人的、秘密的,但除此还有什么不一样呢?
1999年10月12就像两个幽灵她属于那种等待你去引
的女人。和我们经验中的这样女人不同的是,她没有把等待暴
在声
中,她的等待像没有一样默默无息,看不见,
觉不到,只有当你着手去引
她时,才发现什么引
都是多余的,隐秘的等待使她变得比你自己还要热烈,还要慷慨大方。和那些咋咋呼呼地希望你去勾引的女人相比,她要更显得庄重而神秘,因而也显得更为刺
有味,甚至回味无穷。
10年前,我在首都北京求艺时,经常伙同有良好居室的男士张罗一些家庭party。离的灯光,
离的音乐,还有更多
离的东西,常常使女人们都变得
离不堪。我深有体会地想,在这样的鬼地方,没有哪个女人是不可以追逐的。但是冬天的时候,一个三
女歌手为大伙带来了一位姑娘,她一身黑,越发衬托了她牛
一般的细皮
:她无可挑剔的姿
令在座的其他女人都黯然失
。除了她娇好的姿
外,使我印象深刻的是她那种宁静而矜持的神情。这种神情使她离群,她很快离席而去,到客厅里独自听起了“随身听”当我们酒足兴起,涌到客厅,打开
离的灯光和音乐准备起舞时,她又像个影子一样不见了。所有男的,还是女的都指责歌手带来了这么个“东西”:一个我们对岸的人。歌手连连致歉的同时也据理力争:谁都有启蒙的时候,关键就看你们怎么调教她。这里的人也许都是急功近利者,我没有看到谁去调教她,大家沉醉在眼前的
离中,似乎都忘记了她还在这屋子里的某个角落。
第二回合舞起时,我被轮空撂在一边,无聊中我想起这屋子里还有个女人,也许有点烫手,但我想只要我不去碰她又怎么会烫着呢。我在卧室的台上找到了她。谁也想不到,这个party最
彩的内容就将发生在
台上。从寒暄到后来的一切,我
觉,如果说她是一杯牛
,我就是一桶水,她是那么默然又温存地顺从着我对她的一点点
没,使我彻头彻尾领会到了什么叫
福,什么叫奇遇。
这个神奇的女人似乎决计要跟我神奇到底,她到分手时都不肯告诉我她的任何什么,包括姓名,也不需要我的什么。我说,难道你后悔了?她说了一个“no”然后开导我说:“你没觉得这样很好吗?两个无名无姓的人,就像两个幽灵…以后不可能再有这种美妙了,所以我们还是不要有以后的好。”说着她笑笑,像要上来跟我吻别,其实是转身而去——跟我永别了。
就这样,我肯定我们分手时连个“再见”也没说。
冬天一个个地过去,我把这个冬天的这个夜晚想了又想,以至我都糊涂我说的到底是真的,还只是我的臆想。
2000年12月23玉式
遇近
在读洁尘的随笔书《碎舞》,说百读不厌那是在说酸话,假了,但我着实断断续续地已经读了不少篇,每一次读来都有些亮丽的句子粘在心上。一个东西只要上了心便可能随时想起,比如现在要说
遇,我就想到洁尘说玉的那句话:玉是那种闲来无事的东西,有那种私底下的
觉。在我看来,
遇这东西也有这
觉,起码我热
的
遇是这样。
我不知道别人对家遇是作何想的,我是坚决认为,任何一个人都应该有点
遇,尤其是生活在婚姻中的人。没有婚姻背景下的
遇,因少了那种“私底下的
觉”就丢了
遇本身包含的那种鬼祟的神秘
和危险
。没有危险的猎奇,更像是飞来的恩赐,你可能因此心怀
,却不可能
受到那种有惊无险,甚至是惊慌失措的快乐。婚姻在
遇面前是个很荒唐可笑的东西,它一方面全然是
遇的天敌,另一方面又真正把
遇烘托得花团锦簇,叫人刻骨铭心。一个婚姻中的男女,一旦有了
遇,其生命和生活就有了秘密,秘密的快乐,秘密的痛苦,秘密的梦想。这些秘密像一道道栅栏,把你和世俗无形地隔离开来。有形的隔离会叫你痛苦不堪,无形的隔离却令人向往不已。某种意义上说,婚姻就是一种有形的隔离,是一个把人不断世俗化的机关。一个生活在这样机关里的人,
遇的降临犹如在银行里存上了一笔秘密的款子,其内心会突然
到自由,莫名的自由,
到窃喜和紧张。紧张也是甜滋滋的。
我一向反对把遇或者情人当做
情去
足,那样不但很危险,而且结果肯定不妙。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我相信
情是最自私的东西,而
遇本身最需要无私,没有一点无私无畏的
神气,就不可能发生
遇。带着
情去寻找
遇,那是不成
或者
暗的人干的事,他们会把美好的
遇扣上沉重的镣铐,变得比一场可怕的婚姻还要可怕。不是鱼死,便是网破,就是这些人演绎
遇的下场。
遇被
到这般地步真是糟糕透了!这样的人去构筑婚姻同样不会有好下场,因为他们总是打着
情的幌子在索取别人,
足自己。而
遇是绝对不讲究
足的,它只讲究趣情,缘分,
漫,保护,珍藏,等等,有点像梦中的一个记忆。美妙的记忆。
物以稀为贵。遇不能多,更不能刻意去求多。很难想象,一个整天瞪圆双目在渴求
遇的人是种什么
觉?我觉得就像一个带着宠物去上班、逛街的人,他自己也许觉得很悠闲可
,但别人只会
到可笑,甚至可恶。我个人认为
遇这东西确实像块玉,是闲来无事的东西,是独自品尝的东西,不能
不释手,更不能招摇过市。事实上,严格意义上的
遇不是求来的,而是从天而降的,是沙滩上的一粒沙子和另一粒沙子的一次默契,是必然中的一个偶然。所谓必然是指你本人必须有这样的心智和愿望,而偶然则全靠上天安排了,千万不要私自编织罗网去捕捉。坦率说,我最崇尚的
遇是在异地他乡和一个陌路人萍水相逢,彼此一见钟情,留下一个美好夜晚后,彼此又各奔东西。以后你们可能再见面,也可能永远见不了面,但不管怎样你们心里有了秘密,有了期待,有了美好的回忆。我在小说里已经让好几个人纷纷得到了这样的
遇,但就我自己而言,要拥有这样的
遇,似乎是一件困难又困难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