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理想VS现实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黛文婷到手的三万多捐款,在张校长看起来是一笔“巨款”可是实际花用起来,本顶不上什么事,更复杂的,是实际作起来时的繁琐程序。

红星小学现在一共有八十七名‮生学‬,其中小学一、二年级生最多。

山里很多人家孩子多,年级最小的孩子家里照顾不过来,就送到学校里读书,毕竟国家还包一顿饭,但孩子大了,就有各种各样的理由辍学,有的是在家照顾弟弟妹妹,有的是要照顾爷爷,还有要下地干活、放牛放羊的,十来岁大的孩子,在农村里就已经算是劳动力了。

可以这么说,能在红星小学读到五、六年级的‮生学‬,要么是家里已经有了长大的儿女不需要有人照顾,比如张小虎,要么就是父⺟对孩子怀有殷切的期望,希望能好好成才离开这个地方,哪怕是出去打工,也得认识几个字。

此外,⾼年级孩子的成长速度没有低年级孩子那么快,校服‮寸尺‬不必买的太大,也好选择尺码。

在这种情况下,张校长建议老师们先给三年级以上的孩子们买校服,三年级以下的孩子暂且等等的理由,是完全站得住脚的。

可老师们也有他们自己的考量。

一来,校服这东西,就是用来平等‮生学‬⾝份的,哪个学校也没有低年级孩子不穿校服,⾼年级穿着到处跑的道理,这不是让低年级‮生学‬觉得自己低人一等吗?

二来,他们是支教老师,按照合约只会来这里两个学期,今年他们能确保落实每个‮生学‬都有一套校服,等他们走了,他们很难确定张校长还会把穿校服这个习惯保持下去,不如现在一次解决。

最主要的是,这个钱不是他们的,是网友的心捐款,不是他们想怎么花就怎么花的,如果要对所有人负责,就应该每个‮生学‬都有,不然会让人觉得他们暗箱作、克扣校服款了。

所以张校长的意见固然合理,可是他们却不能听他的,只买三年级以上‮生学‬的‮服衣‬。

“只是一个买校服的小事,就有这么多互相不能说服的地方,果然想要好好支教,光会教书还不够啊。”想到最近发生的这一连串事情,苏丽不胜唏嘘地说“幸亏我是和你们一起来的,要是就我一个人,肯定搞不定。”就不说有商有量了,最大可能是和之前的方老师一样,被气走。

“别慨了,网上多少人还在看着黛文婷下一步怎么走呢,赶紧把校服买了!”秦朗一边和淘宝店家讨价还价,一边催促苏丽。

钱在黛文婷账户里,所以用的是黛文婷的淘宝账户买‮服衣‬,但黛文婷并不会还价,这个活儿就给了秦朗。

给孩子们量⾝长、统计数据的事情就给了苏丽和杜若。

“知道了知道了!”苏丽哪里敢偷懒,抄起桌上的卷尺,拉着杜若就去给孩子们量⾝⾼。

一开始苏丽还想一个个量,还是杜若阻止了她。

她记得她上学时候买校服之前是老师在课桌前画了个⾝⾼树,他们一个个站过去比划,有一个人负责记录,一个人负责报数的。

这么做,比一个个量快多了。

左右校服都是要放松一点‮寸尺‬的,往大了报肯定没错。

于是到了课间时候,杜若就在讲台前面画了个⾝⾼树,开始念孩子们的名字,一个个上去量⾝⾼并往大一点报,苏丽就负责记录。

为了维持秩序,量⾝⾼是从⾼年级的孩子开始的。

六年级的孩子们已经意识到是怎么回事,一个个眼睛放光地上来,有些很难抑制內心雀跃地还会问比较好说话的苏丽老师:“老师,是要买新‮服衣‬了吗?”得到肯定的答复后,每个孩子都兴⾼采烈的,有些还会提出自己的要求。

“苏老师,我的‮服衣‬能不要那么大吗?我的‮服衣‬都好大,我想要一件合⾝的‮服衣‬!”

“苏老师,我喜穿带拉链的,不喜扣扣子!”

“苏老师,能买点拉链吗?我的‮服衣‬拉链老坏,还要扣子!”农村的孩子‮服衣‬都是往大了买,希望能多穿几年,经常看见孩子袖子腿拖老长在地上走的,于是苏丽也理解他们美的心理,有些要求也都在记录本上注明,准备満足了。

低年级的孩子就比较懵懂了,但红星小学每个年级的教室离得近,即使是这些七八岁的孩子也听到了隔壁在嚷嚷买‮服衣‬什么的,到量⾝⾼的时候也很开心。

家里有哥哥姐姐的小孩子,绝大部分是穿不到新‮服衣‬的,只有父⺟打工回家时有可能收到这样的“礼物”量到一个一年级的女孩时,她鼓足了勇气,问苏丽:“苏老师,给我的‮服衣‬,能做的小一点吗?”苏丽之前听到不少孩子的要求,有些也要求合⾝一点,还没有哪个是希望穿小点的。

她一低头,见是班上很少说话的一个‮生学‬,叫马珍珍的,于是摸了摸她的头:“马珍珍,你以后还要再长的,买小了穿不了一年就穿不得了,得买大一点。”马珍珍眼里闪过一丝失望,紧抿着嘴没说话,让开位置让下一个孩子去量了。

杜若听到“马珍珍”的名字就看了过去,她还记得这个孩子,之前她奖励过马珍珍一包饼干,却差点害她被班上同学当成小偷,引起过一阵动。

大家正在读